院長致辭
日月其邁,時盛歲新。嶺南春來早,在2022年新年到來之際,向全院職工、莘莘學子、退休老同誌、社會各界朋友致以美好的祝願!
欲明大道,必先知史。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是我國實施第十四個五年規劃開局之年。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全麵總結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
如將廣州健康院的發展嵌入時代的發展進程中,或擴大到黨的百年曆史進程中觀察思考,我們會發現:2003年,非典型肺炎過後,健康院應運而生。18年來,一批又一批的健康院人實幹篤行、砥礪奮進。健康院的誕生、發展和前途,是曆史賜予的眷顧,更是時代賦予的機遇。
回望來時路,穩健足下行,堅定前行心。
一年來,我們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麵領導。我們牢記“國家人”“國家隊”使命,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及院黨組各項重大決策部署要求,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和“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從百年黨史中汲取奮進力量,在科技活動的諸多環節中謀劃加強和落實黨對科技創新工作的政治引領和領導作用。
一年來,我們圍繞“四個麵向”,取得一批重大科技創新成果。
基礎研究工作捷報頻傳。2021年,新承擔各級各類科技項目204項,新增科研合同經費1.47億元。其中,新增4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聯合基金重點支持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重點支持項目、2項中國科學院儀器設備研製項目及多項地方重大科技項目。“線粒體信號調控細胞命運研究”獲廣東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發現了RNA調控染色質的新機製(成果發表在Nature主刊上)。
成果轉移轉化取得重要突破。曆時13年,自主研發的新型抗白血病1類新藥奧雷巴替尼片(商品名“耐立克”)通過國家藥監局批準附條件上市,為國內首個可解決慢性髓細胞白血病患者因T315I基因突變產生耐藥問題的藥品,也是建院以來首個上市的1類新藥,是藥物研發領域的重大突破。
一年來,我們聚焦主責主業,統籌推動各項事業再上新台階。
高質量編製研究院“十四五”規劃。從“能幹什麼”轉變到“該幹什麼”,健康院將以國家大科學設施建設和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為抓手,部署細胞譜係命運解析及調控、細胞與生物治療技術創新、腫瘤精準治療和華南高風險傳染病防控四大主攻方向以及人體器官異體再造與豬器官人源化改造、適於細胞譜係大設施能力的時空多組學整合技術兩個新興前沿方向和未來技術。
籌劃細胞譜係與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通過係統解析生理及疾病條件下細胞命運譜係的時空演化規律及調控,篩選和鑒定精準治療靶點,建立針對腫瘤、遺傳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細胞、基因等精準生物治療幹預策略,建設成為粵港澳地區的科研新高地,為促進生命健康和重大疾病防治提供有力支撐。
奮力建設高水平創新人才高地。發揮青年科技創新人才“蓄水池”作用,2021年在站博士後研究人員達到128人,楊亮團隊獲第一屆全國博士後創新創業大賽銀獎。持續推進人才隊伍國際化,Miguel A. Esteban等4名外籍高級研究人員獲批國家高端外國專家人才項目,Elena S Filonenko 等4名外籍青年研究人員獲批國家外國青年人才項目,為建院至今獲批外專項目最多的年度。此外,Miguel A. Esteban研究員榮獲廣東省“南粵創新獎”表彰。
擴大國際合作朋友圈。與新西蘭莫裏斯·威爾金斯研究中心共建的中國-新西蘭生物醫藥與健康聯合實驗室獲科技部批準。幹細胞與再生醫學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和生物醫藥與健康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兩個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在評估中獲得優秀。此外,積極推進中科院香港創新研究院再生醫學與健康研究中心建設。
風勁帆滿圖新誌,砥礪奮進正當時。
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第十四個五年規劃深化之年。我們將緊扣十九屆曆次會議和六中全會精神,按照院黨組夏季擴大會議部署,通過重組國重和大科學設施建設,不斷改革和完善體製機製,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使命擔當,瞄準生命健康領域的本質規律,開展使命導向的長期基礎研究,努力攻克核心技術難關,促進健康產業發展,迎接新科技革命時代的到來。
2022,讓我們攜手並肩,和光同塵,與時舒卷,擁抱更加美好的未來!
2022,讓我們致敬每一位無懼未來、奮鬥自強、堅定前行的GIBH人!
院 長 陳新文
黨委書記 段子淵
2022年1月1日